双语课堂+童趣空间 大学生精心呵护社区儿童暑假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7 16:47:29| 浏览次数:
九游娱乐官方入口七月上旬,重庆理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前往巴南区炒油场社区,以青春之智、专业之能,融合“外语+传播”专业优势,通过“双语课堂+空间改造”的创新模式,精准赋能暑期儿童“看护难”与“教育单一化”的社区痛点,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青春方案。
在“沉浸式探案”网络安全课堂,团队将防范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关键知识融入“安全知识大闯关”“火眼金睛辨陷阱”等原创互动游戏中,通过故事引导、角色扮演等形式,让枯燥知识“活”起来。同时结合真实案例,创设模拟情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普及生活安全常识。
外语团队“译活经典”,创造性改编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亡羊补牢》为儿童英语剧本。他们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制作“森林动物身份卡”、设计猜词游戏等互动性极强的形式,不仅帮助社区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实用的英语表达,更让传统文化在双语情境中焕发新生。
依托学校兵工底蕴,实践团创新开发“红岩精神双语课堂”。一方面,深度挖掘校友余祖胜、“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革命事迹,以中英双语故事降低历史认知门槛。另一方面,创新设计《传递情报》情景模拟游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
广告学子“以墙为纸”,围绕“与爱童行·油乐场”主题,创作融合朝阳、山峦与书籍元素的巨幅墙绘,将斑驳墙体转化为传递文明理念的“露天美术馆”。墙绘完成后,吸引众多孩子和居民驻足欣赏、拍照打卡。
面对社区图书角资源丰富但略显杂乱的状况,成员们对大量图书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特别针对儿童读物进行专项梳理、分类标识、科学上架,为社区儿童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
活动期间,实践团有效解决了数十户家庭孩子暑期无人看管、活动匮乏的难题。形式多元的特色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在语言能力、文化认知、品格塑造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助力其全面发展。
学子们将广告设计、外语传播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区服务动能,同时在社会课堂中锤炼实践能力;社区则借青年智慧盘活公共空间资源,构建起“可参与、可成长”的儿童友好生态圈。
正如成员们在实践收获中写道:“这不仅是服务社区的旅程,更是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生动诠释。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对我们专业价值的最好认证。”
据悉,重庆理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学生主导课程设计+社区需求精准对接”模式,让专业学习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青春动能。未来,更多由学子自主开发的传统文化双语课、社区美育工作坊将走进重庆基层角落,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注入高校智慧。(晏红霞、王林玉、周于绢)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