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购游戏账号? 当心有诈
发布时间:2025-07-15 20:42:01| 浏览次数:
近日,市民李先生在出售某热门游戏账号时遭遇虚假交易骗局,好在反诈中心及时发出短信提醒,让其避免蒙受财产损失。
暑假正是网络游戏火爆时期,家住荆门城区的李先生想借此机会出售自己的游戏账号。7月3日,李先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信息后,很快收到“买家”私信,对方声称愿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但必须在其发送的指定链接平台内完成交易。李先生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进入平台,注册账号后,把游戏账号、密码等相关信息截图发送给了“买家”,很快,李先生便收到“买家”已支付5000元至平台账户的截图。然而,当他尝试提现时,系统却提示“账户信息错误导致资金冻结”,需缴纳2000元“解冻费”才能到账。
“以往交易账号没有这么复杂的,为何这次还要自己先缴费?”“买家”的做法让李先生产生怀疑。李先生的游戏账号价值数千元,为防止被骗,他立即修改了游戏密码。同时,“买家”也一直在询问李先生的密码错误原因,催促其退钱。
7月4日15时,李先生收到了荆门反诈中心96110短信提醒,“虚假游戏交易类骗局,骗子在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或网络游戏中发布高价收购游戏账号或装备的广告。若受害人上钩,骗子会伪造交易平台付款截图,令其相信交易已完成。待受害人发现无法提现时,骗子便以“账户信息不符合”等为由,要求支付解冻费用或保证金,甚至诱导开启手机屏幕共享,导致财产损失。警方提醒:务必通过正规平台进行游戏账号、装备交易,私下交易风险大。”此时,李先生才恍然大悟,差点着了骗子的套。
针对此类骗局,警方推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市民进行游戏交易时,务必通过游戏官方渠道或知名第三方平台完成,拒绝使用对方提供的陌生链接或二维码。正规平台交易流程为“买家付款→平台担保→卖家发货→买家确认→平台放款”,若对方要求私下转账、扫码支付或跳过平台担保环节,应立即终止交易。遇到“账户冻结”提示时,切勿轻信页面弹窗或“客服”私信,需直接通过平台官方App或官网联系客服核实。
信息保护是防范诈骗的关键环节。屏幕共享功能会暴露所有手机操作,包括输入密码、接收验证码等,任何要求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的操作均为诈骗,必须坚决拒绝。同时,市民应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关闭非必要应用的“屏幕录制”“辅助功能”权限,避免被恶意软件窃取信息。
若已泄露支付信息,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修改密码,并拨打96110反诈专线或就近报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涉诈账号。
警方呼吁,暑假期间,孩子玩网络游戏也是高峰期,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与孩子约定“交易前必须告知家长”,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诈骗套路,消除其“怕被责备”的心理顾虑。安全防护需贯穿交易全程,牢记“游戏交易”需谨慎,官方渠道是根本。